您的位置:首页 > 名人伟业

“牧星院士”李济生

2019-07-31     来源:大国资讯   

        据光明日报消息,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专家李济生,7 月 28 日因病于北京逝世,享年 76 岁。


t0162e76bc6832c73d7.jpg?size=640x907

据公开简历,李济生出生于 1943 年 5 月,1966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,曾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进修,主要研究方向为人造卫星轨道动力学和卫星测控,长期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工作,1997 年入选中科院院士。


李济生小时候生活贫苦。他的父母分别在他 4 岁和 12 岁时因病去世。是李济生的姑姑一直抚养他长大并供他上大学。

李济生被称为 " 牧星院士 "。对卫星而言,地面测控系统犹如牧羊人手中的软鞭。所以 , 从事卫星测控的专家们 , 总是被亲切地称之为 " 牧星人 "。

据报道,李济生在国外进修时,有人在得知他准备选修精密定轨专业时曾劝他,说这个专业三五年都学不出名堂来,还是选一个实用点的专业好。

当时,李济生说 :" 再难我也要学,这是我十几年的心愿。"

回国后,李济生主动辞去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技术部软件室副主任职务,带领攻关小组潜心开发精密定轨系统。五年后,建立了我国卫星精密定轨系统,把定轨精度由原来的 100 米级提高到米级,大步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。

"站在大戈壁滩上,一望无际,如同站在大海上一样,辽阔无限。尽管这里现在很荒凉,我想通过我们努力,我们会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。" 李济生说。


t01e89ff81377db2f9f.jpg?size=540x360

在卫星轨道动力学方面,李济生解决了大量难题。他开发的 " 以交点周期为步长进行积分的轨道计算方法 " 解决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轨道计算中的 " 临界倾角 " 问题;他根据我国低轨卫星姿态控制机制,建立的 " 三轴稳定卫星姿控动力对其轨道的摄动 " 填补了我国该项动力学模型的空白;他主持开发的人造卫星精密定轨系统,满足了我国新型卫星对定轨精度的要求,使我国卫星定轨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成为我国各类航天器测控任务中基本的定轨手段。


李济生参加了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" 东方红一号 " 的实验任务,任务中主要负责卫星轨道计算工作。他还是我国太空轨道创建人。1978 年他提出了 " 模块化自动调度 " 的设计思想,使我国卫星测控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发生了根本性变革。1984 年他开发了 " 东方红二号 " 卫星自动调度软件和测控计划生成软件,弥补了当时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计算机设备性能的不足,保障了 " 东方红二号 " 卫星测控工程的顺利完成。

李济生曾荣立一等功 2 次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,部委级一等奖 2 项,二等奖 9 项。编著出版了《人造卫星精密轨道确定》专著和《航天器轨道确定》等教材。

李济生曾说:" 我是踩着众人的肩膀一步一步上来的,我国航空测控事业要赢得新世纪,就要培养一大批年轻人,我愿用自己的肩膀为年轻人搭建起攀登的云梯。"

李济生也是2019年逝世的第16位两院院士。作为国家分别在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学术称号,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均为终身荣誉,并称“两院院士”。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