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品牌新闻

“科创”+“互联” 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度

2022-03-17     来源:大国资讯   

       南海之滨,潮涌风劲;凭海临风,湾区观澜,感受速度与激情。345.90亿元,这是粤港澳大湾区“9+2”城市一天的生产和服务贡献的GDP,约占全国的12%,这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速度。

  两年新增7700家高新技术企业,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从2019年的4.84万家上升至2021年的5.61万家,这是湾区科创蓬勃发展的速度。

  广州到香港仅需47分钟,广深港高铁在地图上画下了重要一笔,这是大湾区一体化的融合速度。

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3年来,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、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,春潮涌动、奋楫争先,跑出发展的“加速度”,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答卷。

  经济: 桂冠之上珍珠璀璨

  1月5日,珠江东岸,那个曾经的世界工厂再次引发全国关注。

  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上,市委书记肖亚非表示,东莞区生产总值连跨7000亿、8000亿、9000亿三大台阶,预计2021年突破万亿元大关,同时,东莞也正式跨入千万人口特大城市行列。

  在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实施3周年之际,东莞成为了全国第15个GDP过万亿、人口超千万的城市,广东第4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。至此,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了5个万亿GDP俱乐部成员。

  翻看“东莞答卷”,亮点满满。

  过去5年,东莞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,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税收总额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7.5%、66.9%、42.8%、41.3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、进出口总额分别突破4000亿元、1.5万亿元大关。

  过去5年,东莞市场活力有效迸发,净增市场主体63万户,新增A股上市公司28家,引进投资额超30亿元的大项目31个,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1.1万家,实现翻番。

  “把创意落地变成模型,在其他地方可能需要一个星期,但在东莞只需要一天。”香港创业青年林先生是一家机器人生产企业的负责人,他告诉记者,“在来东莞之前,这样的制造速度是我不曾想到过的。”

 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重镇,地缘优势明显,且营商成本相比于香港、深圳和广州低,东莞有承接三个一线城市产业转移的基础优势和距离优势。

  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轮的建设浪潮中,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机遇,东莞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制造中心,进一步强化城市的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功能、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和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,形成与香港、广州、深圳更高水平协同联动发展的新格局。

  透过东莞看大湾区,一个区域发展更加协调,分工合理、功能互补、错位发展的城市群发展格局已经基本确立。

  数据显示,尽管遭遇疫情的考验,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依然交出一份可圈可点的成绩单,11个城市全年GDP约为12.63万亿元,其中,内地珠三角9个城市GDP总量为100585.72亿元,名义增长了7.9%。这是珠三角9市首次迈上10万亿新台阶。

 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中,有5个万亿GDP城市,其中深圳超过3万亿元,香港、广州超过2万亿元,佛山、东莞突破万亿。

  12万亿的成绩单下,是各个城市的发展“你追我赶”。

  从工业来看,2021年,深圳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达41341.32亿元,首次突破4万亿元,是大湾区名副其实的“工业第一大市”。此外,还有广州、佛山、东莞和惠州4个万亿工业产值城市,他们一起组成了“五朵金花”,其中,惠州在2021年首度突破万亿。

  从消费来看,2021年,广州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22.56亿元,首次突破万亿关口,同比增长9.8%,两年平均增长2.9%。深圳以9500亿元的社零总额紧随其后,珠海、惠州、东莞等市消费增速均超过10%。

  从外贸来看,深圳进出口总额超3.5万亿元,东莞超1.5万亿元,广州超万亿元。增速方面,江门、惠州、中山、佛山、珠海等进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都超过20%。

  香港和澳门在2021年也走上了经济复苏的正轨。

  在过去的一年中,香港2021年的GDP总量为28616.2亿港元(折合人民币约23740亿元),同比经济增速达到了6.4%,其中出口额增幅达到了19%,贸易正在全面复苏。

  澳门方面,全年完成GDP2394亿澳门元(折合人民币约1929.09亿元),同比增长18%,澳门居民的本地经济活动已基本恢复,私人消费按年上升7.0%,整体服务出口按年上升62.1%;货物出口则上升91.0%。

  科创:大国重器赋能科创加速度

  一流湾区理应是一流的科创湾区。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正是加快集聚的创新力量。

  东莞松山湖,风景秀美,这里坐落着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——中国散裂中子源装置。

  从2018年8月通过国家验收以来,散裂中子源全球注册用户超过3400人,完成课题600多项,科学成果覆盖能源、物理、材料、生命科学等多个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发领域。

  在迄今完成的所有用户课题中,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用户课题约占1/3,其中来自中国香港、中国澳门的用户大概占总用户的10%。

  以与散裂中子源装置为例类似,近年来,一大批“国之重器”正在大湾区扎根,形成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。这正是粤港澳大湾区的“科创火车头”。

  数据显示,目前,广东已初步构建了以10家省实验室、3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、430家省重点实验室、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、4家“一带一路”联合实验室等组成的高水平多层次实验室体系,这些便组成了科创的动车组。

  此外,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、江门中微子实验站、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装置,以及先进阿秒激光、冷泉生态系统、人类细胞谱系、鹏城云脑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正加快规划建设。

  广东省提出,将制定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“卓粤”计划,围绕夯实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撑”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源头节点,立足粤港澳大湾区,全面推进基础研究开放合作,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。

  “大国重器”赋能,大湾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则积极将尖端科技实现产业化。

  位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鲲云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,由深圳本地、香港以及海外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,在去年6月成功研发出了数据流AI芯片,仅用1/3的计算单元就实现了国际同类产品最高4.12倍的实测性能,在芯片利用率上达到国际最高水平。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