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史海钩沉

历史上的今天———605年4月14日,隋炀帝下令开凿隋朝大运河

2019-04-14     来源:大国资讯   

“炀”字谥号本来是杨广给陈后主陈叔宝的谥号,这位陈朝最后皇帝奢侈淫逸,耗费大量民力修建宫殿,供他和嫔妃游玩居住。 即使在建康城破的时候,陈叔宝想着都是他的黄巾珠宝和美人,在井下被俘时身边还带着两位美人呢,现在那口井应该还在南京城里,还有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“胭脂井”。 或许杨广死都没想到,他用来批评陈后主的“炀”字居然会被李渊用在自己身上。

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,隋炀帝或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君王,但并非像我们历史教科书上写的那样,也可说杨广是被后世的史官狠狠的黑了一笔。就继位这件事,杨勇和杨广都是独孤皇后亲生的,独孤皇后是一位通达书史,有这良好的政治素养的一个人,这样一个人怎么会不知道废长立幼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,陷害自己亲儿子这件事写的有点过了。实际上,可以说是当时的太子杨勇自己把这个太子的位置给作没的,再加上杨广本身在众多皇子里面的才智比较突出,屡立战功,礼贤下士,诗词方面也颇有造诣,不管是不是装的,但他至少表现出一个帝王该有的素养。

杨广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,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。杨广不仅有出色的政治才干、文学才能和战略眼光,而且完善科举制、开凿大运河都是遗惠后世千载的不朽功绩。杨广主政江南十年,招揽士人,推广文教,有效促进了南北混一,终于凭借出色的才华和政绩,得到杨坚夫妇的充分认可,朝野百官的群起拥戴,取代其兄杨勇为皇太子。即位登基后,杨广怀着成为千古一帝的高远志向,在帝国版图上肆意书写恢宏篇章。完善定科举制度,建进士科,恢复国子监、太学以及州县学,削夺高门士族权势,提拔平民人才。营造东都洛阳,让政治重心脱离关陇集团控制。

修建大运河,西巡张掖,开拓丝绸之路,使全国物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,南北东西各方文化经济交流得以通畅。调兵遣将,陆续攻灭交趾、林邑、契丹、琉球、伊吾诸国,大大扩张华夏疆域,亦是东汉之后首次收复越南南部。亲自率军远涉海拔数千米的高原,攻灭吐谷浑,征服了半个西域和整个青海,亦是华夏王朝首次将青海高原划入版图。杨广即位仅仅五年,隋朝国势达到华夏史上空前未有的鼎盛时期,户口数直到数百年后的唐玄宗天宝年间方始超过,而著名的贞观之治、开元盛世皆不能及,其各项政治经济举措功在后世,利在千秋。然而,杨广刚愎自用、好大喜功的性格缺陷,不惜民力、急于求成的施政风格,令百姓苦不堪言,难以忍受,最终招致天下大乱,国家覆亡,身遭横死,被后继的李唐王朝贬称“隋炀帝"。其实杨广的谥号完全可以称作隋明帝。

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4月14日,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,征发几百万人,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。为了加强南北交通,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,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,连接黄河淮河,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,连接淮河长江,构成下半段。三年后,用河北民工百万余,挖永济渠,通涿郡(今北京)南,构成上半段。又过两年,疏通江南河,直抵余杭(杭州)。至此,共用五百余万民工,费时六年,大运河全线贯通,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,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。

杨广真的如后世演义一样,杨修运河就是为了下江南游玩?当然不是。杨广修大运河实际是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,加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,使得长江三角洲的丰富的物资更快的运输到了洛阳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各大门阀世族的势力日益壮大,他们的资本和力量相当雄厚。而到了隋炀帝即位时,他们仍然根深蒂固,甚至妄图与中央政权抗衡。这一尖锐矛盾在当时的江南地区由来已久,隋朝的中央政权时时刻刻都面临着严重威胁。隋炀帝若要强化对南方的控制,遏制江南地区门阀世族的势力,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。而且,在当时不仅有内忧,更有外患:当时的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完全安定,在隋朝北方边境虎视眈眈,隋王朝不得不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,这些军队的后勤保障可不简单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,这些军粮仅靠中原地区屯田是不够的,必须依靠江淮地区的粮饷供应。当时陆路运输效率很低,于是开凿运河才能解决这一难题。

修建大运河还有经济方面的原因。中原地区在我国古代很长时期都是经济中心,黄河流域农业相当发达。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长达400多年的战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。与此同时,江南地区却得到了飞速发展,迅速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。隋朝定都长安,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方向的变化南移。同时,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,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,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。因此,隋炀帝为了加强南北两地的经济交流,才修建了京杭大运河。
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