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史海钩沉

方向选择正确结局猜错 上官婉儿之死

2019-06-14     来源:大国资讯   

与太平公主联手

景龙四年(710)六月初,中宗暴崩。一死激起千层浪。储君未立,帝座空置,韦后党羽立即展开行动,力求上位。

历来继承大统,讲究名正言顺。名不正则言不顺,无端授人以柄,便是给对手创造机会,这个道理韦后自然懂得。只是中宗死得太着急,根本就没留下所谓“遗诏”。不过,这个也不难,矫制就是。她器重的上官婉儿最擅长此类业务。

上官婉儿领命制诏——虽然不情愿。 领命矫制中宗遗诏,她自是无法推拒,几经揣摩后,上官婉儿想到了一个人——太平公主。就如同神龙政变,她选择与太平公主合作,将宝押在李唐宗室,现在看够了韦后母女的表演,还是觉得李家人坐这个皇位更靠谱一些。

史载,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经再三斟酌、磋商,起草的中宗遗诏中,满足韦后提出的两个要求:第一,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;第二,明确提出韦皇后辅政。但出乎韦后的意料,婉儿与太平又在诏书末尾增加一条: 相王李旦参谋政事。也即说,韦后是辅政了,但不能完全自己说了算,遇事还得与相王商量。这一下,相王代表李唐宗室,终于在韦后临朝独断的野心上,获得了制衡她的机会。这至少也是为李家争取到了一个博弈的平台。

试想韦后读到这则遗诏的反应,我们可再借助影视剧中此类场景的表现方式。 韦后腾地站起,把遗诏紧攥在手里,紧跟着掷到地上,恨恨道: “大胆上官!”言下之意是,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,我还在宫外送你一套别墅——关键时刻竟摆我一道,上官昭容,有你的!

李家在行动

景龙四年(710)这个六月,时间似乎过得特别缓慢。随即韦后摄政,眼看着这天下又将改姓了。韦后的五万府兵整装待戈,每日在长安街列队而行。军队所经之处,甲胄与武器在烈日的反射下,灼灼,熠熠,一片白光中蒸腾着新的杀机。

上官婉儿明白,自己也逃不脱韦后的屠刀。她们已然对立,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。 以她长年练达的双眼,对韦后这个野心蓬勃又智商不足的女人已有充分了解,知其不会遵从遗诏, 知其必会孤注一掷,篡改遗诏强行上位以至惹祸上身。

上官婉儿多了一个心眼,留下遗诏草稿。 这遗诏备份既是一份保命书,也是一枚橄榄枝。 风暴将至,她必须为自己找好栖息之所。

上官婉儿知道,太平公主和临淄王李隆基已在策划废黜韦后。 然,兵变的诡谲之处正在于,纵然策划滴水不漏,不到最后一刻, 谁也不会知道结果。

猜错了结局

唐隆元年(710)六月二十日,政变爆发。

唐一代,所有宫廷政变,都有几个关键词:策反相关人士,收伏禁军,抢占玄武门,杀人。此次政变亦不例外。

在此之前, 太平公主制定了周密计划,部署均已到位,该收买该招降的,无一纰漏。

六月二十日,申时,李隆基身着便服,与刘幽求一道,提前 潜入皇宫禁苑,埋伏于宫城苑中监钟绍京家里,为就近安排政变事宜,也是临场指挥,稳住阵脚。 向晚,借着暮色,归顺李隆基的万骑营长葛福顺、李仙凫率部分禁军,埋伏玄武门附近,等待李隆基命令。

近二更时,刘幽求谓葛福顺:“天意如此,时不可失。”葛福顺领命,率军杀入羽林营,斩首韦家子弟,夺取禁军指挥权。 然后,李隆基再令葛福顺率左万骑,攻玄武门,李仙凫率右万骑,攻百兽门,然后会师凌烟阁。 三更时分,左右万骑成功会师,整座皇城皆在掌控中,李隆基领兵肃清宫内政敌。

此时,过惯了夜生活的安乐公主,“方照镜画眉”,兵士冲进去, 眉未画完,人头便已落地。公主的丈夫武延秀,亦被拖至肃章门, 斩首示众。 韦后已于梦中惊醒,一溜烟地跑出寝宫。她已有了应付宫廷兵变的经验:跑,跑向玄武门城楼。她记得上次就是这样得救的。 但没跑两步,便被一名飞骑砍了头。首级立时献给李隆基,以验正身。 刀剑铿锵,人声鼎沸,士兵高声喧哗,欢呼胜利。

上官婉儿穿戴整齐,她知道她等待的时刻到了。 众兵士提剑,欲闯上官婉儿居所,没想大门已然打开,上官婉儿现身廊下,手持烛台和遗诏草稿,率宫女出门迎接。一时间众将士竟有些困惑了,不知如何是好。他们被上官婉儿的从容镇住了,不敢妄动。 史载,兵士请来将领刘幽求,眼见上官婉儿镇定地唤一声刘将军,奉上遗诏草稿。刘幽求一见遗诏,便知此事重大,亦不敢贸然做主,必须请示李隆基。

李隆基略有犹疑,终,一声令下,挥刀而至。

上官婉儿的过人之处,在武周、中宗朝的作为, 有目共睹,李隆基何等聪明,不会不明白。 然,李隆基的天下,容不下上官婉儿。

据学者们推测,基于两点原因:

第一,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关系,过从甚密,又年深日久。 此时,李隆基的野心远不是扶持父亲李旦当皇帝。而他若想上位, 太平公主便是劲敌。将这样一个厉害人物留与太平公主,或者他人, 无异于自设障碍。

第二,基于少年阴影,李隆基誓要彻底终结初唐“女祸”。无论韦后、安乐公主,还是上官婉儿,甚至姑姑太平公主,原本就在他的黑名单中。三年之后他发动“先天政变”,又将太平公主消灭, 也是这个缘故。

除去这两个原因,恐怕还有第三个因素:臣属与主子,基于立场不同,看待问题的视角原就不同。遗诏备份,在上官婉儿看来, 是橄榄枝、是投诚。但对于这个自少年起就对她怀有恨意的李隆基, 正因这份投诚之礼,合乎情理,他更会被激怒,被她的高妙手段激怒。没有人喜欢被要挟,兵权在握的人更不喜欢,他们发泄这种懊恼的方式,往往就是:杀了你。

综合以上三点原因,一言以蔽之,李隆基欣赏上官婉儿的政治才能,然而生为女人,她必须死。上官婉儿未必没有料到李隆基这一手,但也只能这样了。她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到李隆基手里。 飞蛾扑火的边缘,有人死于计算失误、判断失误,而上官婉儿, 死于自己的性别。

上官婉儿,一代才女,为唐文化与经济的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,在政治方面,最终是个失败者。

推荐阅读